dafa888唯一登录网站栏目

揭开瑞士艺术的神秘面纱(下) - 艺术培育与艺术家


发布时间:2022-11-25 打印当前页 将此页放入收藏夹
瑞士相当重视艺术教育。   图:翻摄自瑞士旅游局网站

2015年,在佳士得纽约的拍卖会上,《指示者Man Pointing》以1.41亿美元的成交价,创下了雕塑作品的全球拍卖新纪录,瑞士人心里清楚,艺术家贾科梅蒂(Alberto Giacometti)已被全球主要的博物馆与画廊收藏,他是全世界的文化资产,也许最好纪念贾科梅蒂的方式,就是透过每日的触摸,以纸钞的形式在瑞士继续流通广传。

连年在“世界纸钞设计”评比中榜上有名的瑞士纸钞,从所有币值的代表人物有半数都是艺术家,就可以了解瑞士相当重视艺术教育,他们分别是贾科梅蒂、“功能主义之父柯比意Le Corbusier”以及“几何抽象艺术家阿尔普Sophie Taeuber-Arp”。然而,除了前文提到巴塞尔模式、私人收藏与自由港提供的艺术环境与氛围,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Johan Heinrich Pestalozzi)早在19世纪初,就开始提倡美学教育深深影响瑞士,究竟瑞士艺术教育的养成,又有哪些独到之处?

图一:瑞士法郎纸钞中的艺术家。图片来源: WIKI

艺术教育哲学与制度

19世纪初的欧洲大陆,是个仍有农奴以及引进殖民地奴隶的年代,教育也是上层阶级的专利,提倡平民教育的裴斯泰洛齐,当时就已宣扬教育就是要训练及培养孩子三方面的能力,即所谓三个H-头(Head)、手(Hand)、心(Heart)三方面。由于艺术能力(手)必须与知识(头)和道德力量(心)联系在一起,因此艺术教育与工艺培训必须融入人民的普通教育。

裴斯泰洛齐(Pestalozzi)当时主张,几乎所有不具特殊才能的孩子皆能接受绘画教育,而他们的教师既非艺术家本人,也不是接受艺术训练的人,他的理论强调绘画应使用几何图形之要素(直线和曲线)来构成,几何图形它能够以一个基本的初步形状来导入说明,靠著它这种相似的秩序法则,可以用来教导画法及学习几何学。这方法不但不须描绘复杂的人形图样,同时亦能避免学院派那些只有优秀份子才接受教育的成见,而且这种作法更能符合那些当代劳动阶级的工匠们之基本需求。

时至今日,我们可以看到斐斯泰洛齐的艺术教育哲学,落实在瑞士的义务教育中。由于瑞士法规明定公民应受义务教育至15岁,且瑞士只有5%的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于私立学校就读,所以除却极少数瑞士学童接受6-15岁的私立美术学校栽培,大多数公民在15岁前,在学校受到艺术教育的机会是一致的。

瑞士艺术教育的学制在三大阶段与他国差异明显,分别是:小学教育、中等教育与博士教育的艺术教育。小学教育的艺术教育课纲会特别标注,授课核心为艺术与设计(视觉艺术、纺织品设计、技术设计)以维持瑞士工艺与艺术传统;中等艺术教育下的一般国高中及专业学校,则延伸小学教育的课纲,但也可以选择为期六年半,专攻艺术或音乐的艺术中学Musisches Gymnasium (secondary school of art)就读至18岁上下,依兴趣前往应用科技大学、一般大学或艺术大学就读;多半应用科技大学与艺术大学不设博士班,凡是艺术教育的最终端博士教育,都回归一般大学就学就业。 

图二:瑞士教育体系制度。图片来源:education in switzerland

透过瑞士温特图尔(Winterthur)一间中等教育学校的艺术课程成果报告(Visual design at the secondary school Rosenau),我们发现瑞士艺术教育仍保有裴斯泰洛齐的精神,特别注重手作与跨媒材的使用。例如:七年级的水彩课程,即是使用深色丙烯酸涂料沾染蕨类植物,并在纸上打印后,接著使用水彩和水溶性彩色铅笔,绘制想像的天空与倒影。或是八年级的拼贴课程,在定义与讨论日渐重要的人工智能(AI)后,让学生从杂志和网络上复制图像拼贴机器人,并重新命名。

图三:瑞士学童水彩创作。图片来源:Kunst im Schulhaus Rosenau 图四:瑞士学童拼贴创作。图片来源:Kunst im Schulhaus Rosenau

另外,摄影课透过小组分工合作的形式,自由选择经典大师艺术画作,重现画面的布局并与同学分享,从而学习画面的构图,以及摄像采光与铺排理想位置。透过这些不到15岁的瑞士学生作品,无论是水彩技法、超现实拼贴画以及经典画作的亲身临摹,瑞士艺术教育不仅精妙,从艺术环境到体制教育给予学生的养分,都让他国为之欣羡。

图五:瑞士学童摄影创作。图片来源: Kunst im Schulhaus Rosenau

瑞士狂欢节日与经典艺术家

哲学家杜威提倡“生活即教育、学校即社会”的教育口号,应从实践中学习的精神,瑞士可谓遵奉杜威教育的国度。瑞士不仅有强大的自由港贸易、私人收藏风气、巴塞尔会展模式以及艺术教育的传统,瑞士狂欢节日与艺术合一的生活样貌,同样滋养瑞士成为艺术大国。每年复活节前第四个星期的星期三开始,各城市连续三天(约二月末或三月初的某天开始),几乎昼夜不停,节日期间全国公民都会参加狂欢。

狂欢节(Karneval) 意指著天主教守斋期前的狂欢放肆,守斋开始后就禁肉禁酒了,按传统,这个夜晚瑞士人恣意行乐到最大的极限,尤其古时人们相信,装神弄鬼,敲锣打鼓可以驱走恶灵与冬天,因此这些怪异的装扮成了狂欢节的必备行头。例如: 巴塞尔狂欢节自1853年兴起,多年来保持著传统特色,为了每年狂欢节的到来,瑞士公民期待了整整一年。狂欢节期间公民夸张地装扮疯狂致极,面具服饰使得人们找到新的自我,并在音乐演奏中游街庆祝(新教地区亦为学龄前的儿童准备童书制作工作坊,以及瑞士狂欢节面具制作的课程,让瑞士文化与艺术在地深根)。

所有儿童团、乐团及报名团体从下午沿著莱茵河游行,除了有手持火把的火焰巡游,狂欢节的亮点是广场(Münsterplatz)上的灯笼展,二百多个参展灯笼的布面,由艺术家绘制诗句或讽刺当代时事的漫画及创作,妇女和儿童不时将彩色纸屑抛向人群,另有乔装成各式样貌的表演者,从游行车队上向人群抛撒糖果和纪念品。这项从巴塞尔到全国都十分重视的节日,不仅彰显瑞士艺术,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授予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的位阶,以国际组织的高度支持这项每年都有两万人参与组织,无论在音乐、方言、艺术还是手工艺都非常有特色的鲜活传统。 

图六:巴塞尔狂欢节灯笼夜游。图片来源: swissinfo

联合国教科文组识的世界遗产委员会,亦于2016年决定授予瑞士建筑师与艺术家柯比意建筑作品,列入世界文化遗产(World Heritage Site),17件建筑横跨法国、瑞士、比利时、德国、阿根廷、日本与印度的伟大功勋,突显瑞士艺术家对世界的贡献惊艳却低调。此外,在历史上以反对一次世界大战的艺术浪潮达达主义运动(Dadaism),就是从苏黎世萌芽影响整个世界,催生达达使用几何构图并试图将抽象艺术融入日常生活的主要提倡者,就是瑞士法郎纸钞50元上的女性瑞士公民,几何抽象艺术家阿尔普(Sophie Taeuber-Arp)。

二战后美国迈向世界霸权的顶峰,全球连带受到美国化的影响,无论是艺术或好莱坞电影产业,处处可见美国资本力量介入的痕迹。有趣的是,出生并接受完整瑞士应用科技大学培育的吉格Hans Ruedi Giger,这位多才多艺的超现实主义大师,是一个作为视觉艺术家,雕塑家,设计师,插画家还是平面设计师都面面俱到的鬼才,HR Giger最著名的异形(Alien)创作,让他在1980年为瑞士赢得了一座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至今吉格的作品仍被置于在瑞士古城格鲁耶尔(Gruyères),一座以吉格名字命名的博物馆中,所有博物馆的参观者都可以在附设的酒吧,一边饮酒并欣赏令人印象深刻的艺术,这不仅回应了瑞士艺术与生活高度链接的主张,同时也从日常印证了瑞士艺术的特殊与不凡。

图七:The creature in Alien by Hans Ruedi Giger。图片来源: house of switzerland

本文转载自

作者:刘彦甫/国立中央大学历史学硕士、专栏作家

2015年,在佳士得纽约的拍卖会上,《指示者Man Pointing》以1.41亿美元的成交价,创下了雕塑作品的全球拍卖新纪录,瑞士人心里清楚,艺术家贾科梅蒂(Alberto Giacometti)已被全球主要的博物馆与画廊收藏 他是全世界的文化资产,也许最好纪念贾科梅蒂的方式,就是透过每日的触摸,以纸钞的形式在瑞士继续流通广传。

本文由:dafa888 提供

关键字: dafa888唯一登录网站-平台首页